据全球安全网2016年3月9日报道,台湾“国防部”称台湾今年将拨款57.6亿新台币(合1.75亿美元)用于研发本土武器系统。“国防部”在其提交“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的关于2016年计划的报告中称,该数额比2015年的研发预算高出211%。纵观数年来台湾自主研发武器系统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在当前两岸大气候下我方如何应对以取得军事和政治上的主动,意义重大。
一、台湾自主研发武器历史与近况
1949年国民党政权退至台湾后,武器装备上大至飞机潜艇小到轻武器,长期从国外进口(主要是美国)。为了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1969年7月台湾成立了“中山科学研究院”,其主要任务是“为国防科技及主要武器装备之研究发展,建构自主国防力量,厚实未来武器系统发展之基础,满足国军作战需求”。后来又成立了“国防工业发展基金会”,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岛内自己的军工生产体系。上世纪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台湾逐步走出全面依赖军购的局面,开始进入军购与自主研制相结合时期。近些年来台湾自主研发并列装的代表性的武器装备主要是如下几种:
空军以F-CK-1战机为代表,主打中低空防御,1992年进入现役,2006年该机改进型F-CK-1C/D型试飞成功。在无人机领域, 1995年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完成了第一架自制无人机“茶隼”,1997年在台北航展上推出001号无人机,之后又研制出“中翔”系列无人机,2015年8月台湾对外展示了其新研制的无人机,显示其在无人机研发领域积累了一定经验和数据。
在海军方面,2015年是台湾海军关键的一年。3月31日,台湾计划本土制造的12艘轻型导弹护卫舰级系列的第一艘“沱江”号在高雄港联合成军典礼上,交付给海军。同日成军的还有20000吨级的“磐石”号补给舰。“沱江”舰造价22亿新台币(约7000万美元),排水量约500吨,航速可达40节,装备了16枚反舰导弹。6月6日,台湾海警正式接收了两艘自主建造的新型巡逻舰“宜兰”号与“高雄”号,该舰最高航速24节,航程为10000海里,两艘总造价约合1.67亿美元。2015年8月,在台北国际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展上,中山科学研究院对外展出了自主研制的两款新型海军武器系统:“海剑羚”短程防空导弹系统和TC-2N中程防空导弹系统。
在陆军武器装备研制方面,近年主要产品为CM-23“云豹”装甲运兵车,2011年开始量产,计划于2019年量产完成。
二、台湾自主研发武器装备面临的困境分析
武器装备是台湾军队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也是台湾当局抗拒祖国统一的重要支柱。今年台湾“国防部”宣称此次增加武器装备研发预算是鉴于东海和南海地区的主权之争,周边国家都在增加国防预算以购买武器装备,从字面上看来颇有“与时俱进”之意。可是,武器装备研发的两大核心要素,一个是技术,一个是经费,台湾无疑在两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困境。
(1)从技术上看,台湾在许多方面缺乏技术储备,潜艇研发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重大短板。潜艇作为重要的海军武器,是现代海战中不可或缺。但众所周知,台湾海军目前只有4艘潜艇在役,2艘是荷兰建造,另2艘是美国上世纪40年代建造,都是“高龄”舰艇。2001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的乔治•布什批准向台湾出售8艘常规潜艇,但时至今日没有下文,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至今有数十年未制造过常规潜艇。 但台方的购买意图长期不改,马英九当政后还对美国媒体表达过希望购买美国潜艇的想法。2013年3月,根据台“国防部”的声明,台湾海军希望在4年内得出1个深入报告,报告涉及潜艇设计、需要的设备、建造能力、产品的测试和评估等方面。 2014年1月,台湾“海军司令部”又公布了台湾海军15年升级规划,根据该计划台海军未来15年将对主要战舰的所有武器系统进行升级,并评估了自主建设潜艇的可行性。这说明,在经过十余年没有结果的等待后,台湾当局表现出了越来越大的自主研制的倾向。接着,2015年8月,台“国防部”拿出了一个耗资29亿新台币(8932万美元)的自建潜艇项目预算提案,整个建造计划持续4年,预计2016年启动第一阶段工作。
综上所述,台方紧锣密鼓规划的背后,既有军购未果的无奈,更说明了台湾在潜艇作战系统、声纳和鱼雷发射管等许多关键技术上基础极为薄弱。实际上从全球来看,全球能够自行设计和生产潜艇的国家很少,说明了潜艇研发所需要的全面工业水平是一个很高的准入门槛。
(二)从经费上看,2008年以来的台湾军工项目受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巨大影响,受挫严重,许多采购和研究项目被迫拖延。就投资额而言,台湾今年用于研发本土武器系统的投入仅有1.75亿美元。2015年10月,当时的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曾宣称,若能赢地大选获得执政权,明年将会“利用高雄、屏东、宜兰等船舰工业,开始启动新构型1500吨级潜艇的原型艇研发。除了无人机项目持续研发,民进党若执政,还会推动高级教练机的自研自制,并且启动下一代战机的研发”。
台湾今年用于研发本土武器系统的1.75亿美元,按台方报告说法,将用来继续研制和建造舰船、潜艇和飞机,以及升级自主研制的战斗机和CM-32“云豹”装甲车,台湾“国防部”还将与“科技部”合作开展价值1.245亿新台币(合378.2万美元)的学术合作项目,并投资3.91亿新台币(合1187.9万美元)实施技术研制规划。可以说投入如此之少,分配的项目却非常之多,负面效应很明显。例如“云豹”装甲车原型车2002年就制造出来,本来要在2008年量产,但是因为钢板质量不达标,量产推迟到2011年。在综合台湾地区的综合实力、人口、资源和军费开支等数据后,我们认为以台湾目前的经费投入,如果要达到自己宣称的武器自主化程度和武器自主研发能力,尚有很大差距。
三、启示与建议
面对台方的军购和自主研制活动,大陆应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应对措施。
(1)积极防范台方自主研发的非对称武器装备,从技术和战法上加大研究破解方法。近些年来,两岸在国防工业的体量和技术水平上差距不断拉大。以台方的军费和研发投入,要想自己在军工制造领域取得独创性、先验性与开拓性的成果难度很大,但是以较小的投入在非对称作战领域开发部分武器装备却是有可能的。例如在2015年8月台北国际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展上,中山科学研究院首次对外展出的海岸防御火箭炮系统,较以往的火箭炮系统在防御功能上有所提升。
(2)进一步挤压台方获得关键武器系统研制技术的空间和途径,杜绝其“渐进式”进步的可能。上世纪80年代台湾从欧洲部分国家取得了一批主战武器装备,如“幻影”战机和潜艇。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有着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大陆应该动用更多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手段封堵台湾从第三国获取关键技术的途径,使其他国家不敢冒险向台湾出售潜艇或者提供潜艇研发技术
[责任编辑:诺方知远]